山水含笑凝秀色 绿水青山绘新篇——独山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 天眼新闻      时间:2023-06-18 16:52:48


(资料图)

青山为底,逐绿而行;清泓环绕,蓝绿交融;天清气朗,生态宜居……漫步在独山大地,草木葱茏,万物并秀,一幅山清水秀的绿色新画卷正生动铺展,一条天蓝地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正徐徐铺就。近年来,独山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严格对标对表中央、省、州相关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闯新路、开新局、出新绩。念好“山字经” 唱好“林草戏”这段时间天气比较炎热,大家一定要对菌包做好管护工作……”“海花草经济效益高,我们要充分根据林下经济特点,在部分撂荒山坡进行种植……”……仲夏时节,万物丰茂,走进独山县“国储林+林下经济”示范点,海花草“上山”遇水而生显本色,榆黄菇“下地”汲取精华展新颜,山桐子“入土”深扎青山繁密枝……山林间,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与地上粼粼光斑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近年来,我县通过国储林项目建设,大力打造高端板材基地、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木本粮油经济林基地、林下食用菌生产基地和林下海花草种植基地等,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全县林业资源在不断释放绿色红利的同时,也架起了‘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独山县林业局副局长白万堂看着山林间遍地的经济作物,言语间满是自豪。山上绿树成荫,山中林地生“金”。据悉,为持续推进“国储林+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独山大力发展松茯苓、板蓝根、博落回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其中,林下松茯苓1.5万亩、博落回5000亩、板蓝根5000亩、金樱子2600亩,林药种植总面积达2.76万亩,实现林药产值约1.5亿元。此外,为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独山还积极开展林下种草、林下采集、森林景观旅游等工作,其中,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9.87万亩,林下采集利用面积11.76万亩,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11.21万亩,仅2022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34.3亿元,农民林业人均增收近1300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行,独山县以绿色生态健康产业为引领,聚焦“厚植绿色生态”,在提升森林质量、资源保护水平、防灾减灾能力、产业发展效益、林长制引领作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县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取得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5%,完成营造林5.62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4.86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4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284亩。此外,成功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发行独山县首张林业碳票,全县林业生态持续健康向好发展。

打好“防污战” 写好“水文章”暖风和煦日渐长,柳畔垂丝草木香,作为独山县城内唯一穿城而过的黑神河,早已深深融入全县人民的生活。河畔,古朴典雅的大戏楼倒映在碧波中,两岸步道上绿柳成荫,一派悠然惬意景象。清晨,璀璨夺目的朝霞如金色缎带般在水中漂浮,市民们三三两两在河畔下棋聊天,散步游玩,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画面不断呈现。河中央,74岁的罗国才撑着竹筏不断清理河面垃圾,不时直起腰杆,用网兜从水面捞起一撮撮树叶,渐渐地,黑神河在罗国才的手中变得清冽见底。“以前这条河里,污泥翻滚,隔着老远都能闻到臭味,路过的都是捂着口鼻,哪像现在,天天有人钓鱼,晚上来散步吹风的也多得很。”罗国才一边清理河面垃圾,一边说起黑神河的变化,十分感慨。在黑神河边住了一辈子的罗国才,从事黑神河河道保洁工作已11年有余,每天早、中、晚三次的巡河管护对他来说驾轻就熟,黑神河的点滴变化更是一直看在眼里,留在心里。“黑神河的变化,得益于河长制的实行,给河道管护提供了法律保障,这几年来,参与护河的人越来越多,守好这一片水域,成为越来越多独山人的共识。”忙完工作的间隙,罗国才向记者介绍。为建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绿色独山,独山县结合河长制工作,多部门多次联合开展“清河”专项行动,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拓宽河道,对黑神河进行重点整治,累计清理黑神河河道20公里、水域面积6万平方米,清理河岸垃圾、河道水草、水面漂浮物10吨,增设沿河排污管道14公里,使污水直排河里现象得到明显好转。同时,为同步推进全县污水治理力度,独山、城北、麻尾、上司、凉亭等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每天污水处理总规模达1.95万吨,潘家湾断面、黑神河、麻尾河水质明显改善,近年来,独山县重要河湖水功能区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为100%。据统计,2022年,独山严格执行河长制“派工单”制度,组织县、镇、村三级河长开展巡河累计260余次,清理长度190公里,清理打捞水面、岸线垃圾和漂浮物约31.67吨,河道治理4公里;辖区内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县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100%,一般工业固废利用率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1.82%;县城及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地表水标准Ⅲ类以上,一条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在独山逐渐显现。

下好“生态棋” 守好“鲜空气”好山,好水,好空气。健康,养生,美胜地。……缤纷六月,绿树成荫。走进独山县百泉镇拉然小镇,环境清幽静谧,竹林青翠欲滴,置身其间,绿山青山尽入眼底,美不胜收。景区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微风吹拂下的碧顷湖水泛出层层涟漪。游客们三五成群,或漫步云游,或驻足欣赏,纷纷沉浸在小镇的好山好水好生态中。“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来这里度假休闲,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感觉不仅洗了肺,还净化了心灵。”游客张女士说起在景区游玩的感受,满是称赞。空气质量备受游客青睐的拉然小镇,只是独山守护环境空气质量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一直以来,独山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以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以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基础,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独山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以上,优良天数比率达99.7%,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1.94,在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中位居第三名。2023年1至4月,独山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120天,优良天数120天,优良天数比率达100%。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独山不断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步伐,走出一条生态与产业互利共生、保护与建设并重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数据显示,2022年,独山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机遇,推进光伏项目建设2个,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完成林下经济利用面积40.86万亩;推行绿色出行和节能机关创建,完成28个充电桩建设任务,年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6辆,增长率达30.5%;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车中,新能源车比例100%;创建完成党政节约型机关63家,节水型机关52家,绿色校园22所。

记者手记:护好绿水青山,赢来金山银山。一路走来,独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始终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青山绿水转化为了不断推动独山生态文明发展的强力引擎,以生态之歌唱出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协奏曲。未来,独山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机遇,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持续提升生态文化服务水平,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上闯新路、开新局、出新绩,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绿色独山。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王熠

初审人员:韦万利

复审人员:吴梦舒

终审人员:张明辉

标签:
最新推荐
相关推荐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